《未来简史》读书笔记

向东       2023/11/14       读书       共3916字       150

第一章:人类新议题

  1. 作者首先介绍了过去人类所经历的三大问题:饥饿,瘟疫,战争。毫无疑问,这三大问题我们现在都已基本克服。当今世界,不会有大批人因为饥荒而死,也没有那种完全不可控的,可以让上亿人死去的黑死病了,动不动就发生的局部战争和世界战争的情况也不存在了(叙利亚等地方除外)。

  2. 随后作者提出了当今人类面临的三个新议题:1.追求幸福快乐而不仅仅是生存;2.追求不死而不仅仅是不生病;3.想成为神而不仅仅是追求快乐和不死。

  3. 最后,作者对本书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了简要阐述,本书所提的对未来的预言并不代表着真正的未来,而是一种基于历史发展趋势的未来。

第二章:人类世

  1. 本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新颖的观点:生物其实也是算法。在计算机中,算法表示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。在生物中亦是如此。比如,人类有99%的决定,包括配偶,事业和住处的重要抉择都是由各种进化成的算法来处理,我们把这种算法称为感觉,情感和欲望。

  2. 既然动物,人类,人工智能都是算法。人类已经主宰了除人之外的动物,那么,在不久的将来,人工智能是否会主宰人类呢?

第三章:人类的特质

  1. 本章作者讨论了与人类相关的特质:灵魂和意识。灵魂真的存在吗?如果真的存在,那它是在我们长达几百几万年的进化中形成的实体吗?如果不存在,那么我们人人口中谈论的灵魂又是什么?老实说,目前的科学对灵魂和意识的理解可谓是少之又少。

  2. 我们能知道的,意识其实是由大脑中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,而这样的心理体验能够完成某些重要的数据处理功能,然而,大脑中的各种生化反应是怎样创造出痛苦,愤怒或爱等主观体验的,至今仍无法解答。

  3. 如果从算法的角度来看,人类和人工智能都是各种算法的集合体。但有人有意识,而人工智能没有。可是有意识除了能够感知快乐,痛苦,失望,难过等主观体验,又能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呢?有意识的人能够开车,无意识的人工智能也能够完成自动驾驶,而且比人开的还要好。有意识的人能够识别世间万物,而无意识的计算机也能够识别,而且识别的效率和准确度比人还高。

  4. 有的科学家虽然承认意识是存在的,而且有着极高的道德和政治价值。但是意识这种东西在生物学上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用处。他可能是一种神经信号在人体传送之后的心理污染,没有什么作用,只是存在在那里罢了。

第四章:虚构的力量

  1. 作者从全新的角度阐述了人与动物(非人类)的不同之处。除人之外的动物是活在一种双重现实中,只能感知到自己和除自己以外的外部实体世界,而人类活在三重现实中。除了感知到自己和外部实体,我们还创造性的开创了一个强大的力量-虚构的力量!国家,企业,家庭,政府都属于这股力量!

  2. 虚构的故事本身是没有错的,它能够使人类,尤其陌生人之间进行更好的协作,使得这个复杂的人类社会能够正常运行。但是他只能是人类的工具,千万不能把它当成一种目标。

  3. 国家,企业,政府的产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类,如果把这些虚构的工具当成目标,为了给公司赚钱,为了维护国家利益,为了...,就会本末倒置。到最后成了人类服务于虚构的故事,甚至因此献出生命。

  4. 在生物科技和计算机算法的共同发力下,还会催生出新的虚构概念和极权的宗教,比如超人类,数据主义。这些工具的出现会创造出更加完整的虚拟世界,我们更要能够区分出虚拟和现实。

第五章:科学与宗教之争

  1. 说起宗教,人们常常会与迷信,神,上帝等等词联系起来。但宗教真的只是迷信这么简单吗?至少有宗教信仰的人不会这么认为,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相信的东西就是事实,别人相信的东西才是迷信。

  2. 其实,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宗教其实也是一种工具,一种用来维护社会秩序,组织人类进行大规模合作的工具。

  3. 而科学也不是处处与宗教站在对立面,在伦理上二者有共同的认同,但在事实的认知上,二者会有比较大的争论。比如说堕胎这件事情:

  4. 从伦理上来说,无论科学还是宗教都会认为人的生命是神圣的,应该得到尊重。但有一个事实是宗教与科学产生争论的地方,究竟人生命的开始是从受孕还是出生,亦或是孩子被家长赋予姓名并决定养他的那一刻算起呢?

  5. 如果受孕即是人类那么何时堕胎都是一种罪恶,如果出生才是人类,那么只要胎儿还在肚子里,那就不是罪恶,如果出生之后没有任何疾病或残疾,且被父母赋予名字之后才是人类,那么即使杀婴也不会被指责。

第六章:与现代的契约

  1. 前现代的社会之所以增长缓慢,是因为资金的短缺。资金短缺是因为原来的我们只能开采现有的原材料和能源。而不知道利用知识,这个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。

  2. 只知道开采现有资源就会让前现代人认为全世界的资源就那些,再加上各种宗教的洗脑,人们普遍以为他们已经完全认识了整个世界,也不会再去想着如何才能获得更多。

  3. 而现代科学的出现让人类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和渺小,同时也让人们变得越来越贪婪。贪婪这件事情有利有弊。利者,让人们不满足于现状,积极研究未知世界,开创新知识,开发新能源,故而促进经济增长,最终推动社会进步。弊者,如果饼的大小是固定的,要想人人都得到更多,那么暴力,掠夺,战争就会随之而来....

  4. 所以,唯有克制才能让社会和谐。

第七章:人文主义革命

  1. 作者通过教育,伦理,经济,艺术,政治五个方面介绍了在人文主义革命出现前后的人类社会的区别。

  2. 中世纪时期,人的意义来自于宇宙,来自于神,人们行为的正确与否来自神的判定,神说你错了,你就做错了,而没有人在意你的内心感受。

  3. 而人文主义革命之后,人类摆脱了人生无意义,存在无根据的困境。从此之后,人的感受,人的体验,人的意识成为判断事物对错的主要标准,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?让人感到不爽,让人痛苦,那就是错,让人快乐,让人幸福就是对的。

  4. 另外,读完最后一章我发现,作者之所以讲人文主义,是为了和后面讲的数据主义形成对比。人文主义以人为核心,数据主义以数据为核心。并且作者预测,未来世界,人类只是一条条数据流而已。

第八章: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

  1. 自由意识?想什么呢!不存在什么自由意识的!你虽有意识,但并非完全由你自己控制。你之所以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,是因为大脑里某种生化过程创造出的感觉。这可能是生物的预设,也可能是随机发生的,但绝不是由你自己控制的自由意志,为什么这么说呢?

  2. 有这样一个实验,科学家在实验鼠脑中掌管感觉的区域植入电极,于是就能够控制大鼠左转右转,还能让它爬梯子,从高处一跃而下。如果老鼠能沟通的话,它肯定会告诉我们它之所以做那些动作,是由于它自己主动想做的。但事实可想而知,是人类操纵了它。它完全没有自由意志。

  3. 还有另外一个实验,受试者躺进一台巨大的脑部扫描设备,双手拿着一个开关,随时可以按下任何一个按钮。科学家则在旁边观测他大脑神经的活动。问:受试者和科学家谁先知道受试者会按下哪个开关呢?

  4. 答案有些令人无法相信,但你不能不接受,确实是科学家先受试者一步知道哪个开关将被按下。这是因为人类感觉到自己做某项决定前,大脑已经启动了指示人类决定的神经,大约提前几百秒到几秒。

  5. 综上,人的欲望不是一种“自我选择”,我们只能“感觉到欲望”,再据以行事。如此说来,我们的欲望,感觉,情绪都成了可被操控的变量。在我们体内植入芯片等智能产品也成为了可能。最关键的,当我们被操控的时候,我们会误以为是我们自己做出的这些选择!

第九章:大分离

  1. 在经过前面几章的铺垫之后,作者终于开始预测未来了。 作者在文首提出了三点预测:

  2. 第一点:人类将会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,因此经济和政治制度将不再继续认同人类有太多价值。其实这一点不仅仅是一个预测,它已经发生了。

  3. 经济上,很多自动化机器取代了人工,人类下岗了,但是车间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。由此,人所能提供的价值轻而易举地被机器取代了。军事上,原来打仗靠人,现在打仗靠的是科技。无人机,网络战这类新的战争工具可比把人派到战争上挥刀挥抢有效率多了!

  4. 第二点:社会系统仍然认为人类整体有价值,但是个人则没有价值。人类整体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不管是现在还是可预见的未来,人类仍然是社会的主体,很多事情还需要人类的参与。比如说投票选举,投票结果的产生需要参与投票的人的整体作用。

  5. 算法并不能直接决定某次投票的结果,但完全可以直接决定某个人的投票选择。因为算法比你自己更懂你,更能比你做出更加理智正确的选择。另外算法能帮你做的事情还有很多,择偶,择业,择餐....在将来,人类将越来越依靠于算法。因此,人类个体所产生的价值,也就越来越小。

  6. 第三点:社会系统仍然会认为某些独特的个人有其价值,但这些人会是一个超人类的精英阶层,而不是一般大众。基于算法的人工智能的普及势必会让一大批人失业,进而变得“无用”。虽然未来的社会也能够养的起这些“闲人”,但他们得多无聊呀,到时候,能够陪他们度过一天的可能就是麻痹自己的药物和虚拟游戏了。

  7. 在未来,权利和财富一定是属于那些拥有强大算法的精英阶层。如果想不被算法取代,那就要一辈子不停地学习,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,只不过,许多人,甚至大多数人,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。

第十一章:数据主义

  1. 如果说过去的宗教崇拜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神,人文主义崇拜的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人, 那么未来的“新宗教”,数据主义,崇拜的则是看得见但摸不着的数据。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石油,没有大量的数据做支撑,算法就跑不起来,没办法帮你做决策。

  2. 人文主义倡导人类自由,数据主义倡导信息自由。信息自由意味着信息的公开,共享。意味着你没有了个人隐私,意味着放弃个人体验,意味着人类要成为数据流的一部分,一边提供着各种数据,一边享受着大数据所带来的极大便利!

  3. 本书最后,作者提出了三个非常有想象空间的问题供读者思考:

  • 生物真的只是算法,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?

  • 智能和意识,究竟哪个才更有价值?

  • 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,社会,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?

除非注明,向东的笔记本文章均为原创,本文地址 https://www.mengxiangdong.com/books/43.html,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。

作者: 简介:

《《未来简史》读书笔记》留言数:0

发表留言